数字技术赋能古典园林的“重生”与“活化”

   日期:2024-01-08     浏览:114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建造以及艺术审美体系,在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建造以及艺术审美体系,在世界园林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作为历史和文化传承载体的古典园林随着时代变迁,已然从私家花园演变为了现代艺术公共空间。一方园林,赏心悦目,越来越多人共享其空间魅力及内涵感染力。中国古典园林集聚了古典建筑、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和传统文化的叠石溪水等,是身、心、情、艺美妙融合的实景体验,承担着遗产保护、研究、展示传播等功能,倡导生活美学,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质的“古典”。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之一,不仅仅体现着城市的文化气韵,也记录着城市历史变迁的进程。传承至今的江南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优秀性,是园林界的佼佼者,具有较高文化属性。苏州古典园林久负盛名,呈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诣的精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拙政园、网师园在历史上原本是私人宅邸,如今却可被游客一睹容颜。这些古建筑在千百年间历经朝代的更迭,战火的洗礼,在古建筑发展的今天,其被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古典园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的发展中也在逐渐被淡化,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有效地保护并使其永葆活力、光彩如昔是长久且复杂的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相应的多媒体等技术取得了高速发展,以信息资源处理、分发和共享为主要表征的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传统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顺势而立。数字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伴生技术,它汇集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等多种智能技术,利用特定的设备将图像、文本、声音等外部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开展各种后续信息处理工作,对古建筑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整理,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古建筑进行管理和保护。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特别是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活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数字技术让古典园林“重生”
传统测绘方法耗时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难以满足古典园林所需数据的精度要求。受采集精度影响,所构建的古典园林模型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且修复难度较大。3D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古典园林测绘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信息,有效解决其复杂建筑形态的观测问题,提高显示能力;同时,由于其很少需要搭建外部脚手架和其他辅助设施,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资金。此外,将3D技术与高清影像数据、多元数据、LiDAR遥感技术、Remake、PMVS算法等技术和算法的整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3D扫描的精准度,为古典园林的修缮和恢复提供数据和模型支持。依托于3D技术的BIM模型实现了在虚拟环境下对修缮工程的各分项施工措施、方案进行深化、模拟,便于建立标准化数字资产档案。通过数字化技术,古典园林和科技跨越千年相逢,相互结合,相互成就。依靠数字化测绘和建模,有效实现了建立基于数据的古典园林测绘数据库,将建筑实体和设计数据更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下来,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保护其测绘信息,并且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数字技术让古典园林“活化”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途径,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与新媒体技术、三维制作技术结合,将古典园林和相关的文本、声音、三维数据等信息关联起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通过数字采集、复原再现、展示传播等手段,给古典园林的数字化保护增添了更多的可能,让其实现可视化复原和展示、焕发新的生命力。运用数字技术,针对园林开展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和重建,依托VR、AR、三维制作技术,制作数字园林,将实景环境重现,实现古典园林三维空间模型与客观环境的融合。运用VR技术交互体验,构建虚拟互动展示平台,营造真实可感的体验空间,以实时、逼真、三维虚拟场景,让受众“云游”古典园林,激发出体验者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以弥补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甚至获得许多即使在现场也无法获得的观感体验。
已经呼吸千年之久的古典园林变为数字化的代码,园林的生命得以在历史长河中永久延续。数字技术让古典园林得以“重生”“活化”,让更多人认识到古典园林的美,让更多人参与到古典园林的保护中来,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

 
 
打赏
 
更多>同类园林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资讯
点击排行